首页中医常识中医诊断中医辩证正文

藏象辨证体系提供新认知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从《伤寒杂病论》到历代医家的探索,再到当代中医诊断学大家朱文锋创立证素辨证学,其发展得到不断进步和完善。南京中医药大学吴承玉潜心研究40余年,在参阅大量中医理论文献并调查古今医案及临床21206份病案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创建中医藏象辨证体系,并出版了《中医藏象辨证学》,实现了辨证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藏象辨证体系是在中医藏象理论指导下,遵循“以象测藏、从症辨证”的原则,分析临床信息,识别疾病当前阶段藏系统的病位与病性,概括为完整、规范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吴承玉提出“以藏系统为病位核心,按病性分类立证”的证体系,将中医辨证与五脏系统生理病理紧密结合,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认知模式。

构成证(简称Z)诊断的核心为藏象辨证要素(简称Xn),来源于临床信息,主要从四个方面获取:一是对该证诊断具有特殊意义的最常见症状以及特异性症状,能明确提示藏象病位与藏象病性,在诊断上具有特定意义,为主症(简称A);二是一般伴随症状,在该证中出现频率较高,在诊断上具有完善性和辅助性意义,可帮助确立藏象病位与藏象病性,或不同程度地顾及该证的变异型、非典型型、过渡型的诊断,为次症(简称B);三是舌脉变化(简称C);四是西医学检验指标(简称D)。

藏象辨证要素的辨识包含12条组合规律:⑴A+B+C+D→Xn→Z;⑵A+B+C→Xn→Z;⑶A+B+D→Xn→Z;⑷A+C+D→Xn→Z;⑸B+C+D→Xn→Z;⑹A+B→Xn→Z;⑺A+C→Xn→Z;⑻A+D→Xn→Z;⑼B+C→Xn→Z;⑽B+D→Xn→Z;⑾C+D→Xn→Z;⑿A1+A2+……+An→Xn→Z(An代表多个并存的主症)。由此确立了由临床信息辨识藏象病位、藏象病性,再由藏象病位、藏象病性组合成证的藏象辨证思维模式。

藏象辨证体系突出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病证结合”的辨证原则,不仅奠定了辨证规范化的基础,使中医临床辨证有规律可循,而且体现圆机活法,因人制宜,符合个体化诊疗模式的特点。同时将中医学“辨证”与西医学“辨病”相结合,实现临床既针对现阶段的即时性,又把握全病程的预见性,是中西医学兼容互补的一个范例。藏象辨证理论还潜藏建立智能辨证软件的应用前景,可为未来中医智能诊疗系统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怕冷症状的鉴别诊断

下一篇:中医诊断关键在五辨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