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保健中医育儿新生儿保健正文

中医育儿之生活起居

要想使小儿在身体、动作、语言和智力等方面得到发展,还必须在生活起居的各方面静心调护。

针对新生儿生活的六个方面——吃、喝、拉、撒、睡、玩,古代医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及训诫。比如“忍三分寒,吃七分饱”,“小儿用药,贵用和平。”……时至今日,其中不少有价值撒内容,仍然指导着儿科的临床和护理工作,并不断给人以新的启示。

『原文』俚谚①日:“儿哭即儿歌,不哭不偻②。”此言虽鄙③,切中其病。世俗岂知号哭者,乃小儿所以泄气之热也。(《儒门事亲·卷一》)

『注释』①俚谚:民间通俗的固定语句,用简单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②偻:《词源》作干练,伶俐机灵解。③鄙:品质低劣。

『释义』俗谚说:“儿哭即儿歌,不哭不偻※”。这句话虽然粗俗,但是恰中其病。世俗之人哪里知道:号哭,正是小儿泄出体内的热气。

『原文』月里频啼才是福,胎毒胎热得以神,热气随啼无藴蓄。(《明医指掌·卷十》)

抱小儿勿泣①,恐泪入儿眼,令眼枯②。(《针灸大成·卷十》)

『注释』①勿泣:指大人不要哭泣。②眼枯:眼睛干涩等疾病。

『原文』小儿宜以菊为枕,则清头目。(《针灸大成·卷十》)

小儿不宜食肉太早,伤及脾胃,免致虫积,疳积。鸡肉能生蚘虫①,宜忌之。非三岁以上勿食。(《针灸大成·卷十》)

『注释』①蚘虫:即蛔虫。蚘,蛔的异体字。

『原文』忍三分寒,吃七分饱。(《针灸大成·卷十》)

小儿勿令入神庙中,恐精神闪灼①,生怖畏②。(《针灸大成·卷十》)

『注释』①闪灼:此指受到刺激之意。②怖畏:恐怖畏惧,即害怕之意。

『原文』儿新生,慎不可逆灸。灸之忍痛,动其五脉①,因喜成痫。是以田舍小儿②,任其自然,皆无此夭也。(《外台秘要·卷三十五》)

『注释』①五脉:这里泛指全身络血脉。②田舍小儿:指农村庄稼人涩孩子。

『释义』儿刚生下,切忌不能无病施以灸法。灸小儿使其疼痛,并扰动其血脉经络,容易变成惊痫等病。所以农家小儿,生下不灸而任其自然,反而没有这些毛病。

『原文』小儿新生,无病不可针灸之。如逆针灸,则忍痛动五脏,因善成痫,河洛关中①,土地多寒,儿喜成痓②,其生儿三日,多逆灸以防之,吴蜀③地温,无此疾也。古方既传之,今人不分南北灸之,多害小儿也。(《针灸大成·卷十》)

『注释』①河洛关中:指现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一带。②痓(cì次):《杂病源流犀烛》:“筋强直不柔称为痓,口噤而角弓反张称为痓。”③吴蜀:指江浙及四川一带。

『原文』若屡用药饵①,则脏腑阴损,多致败症,可不慎欤②!大抵保婴之法:未病则调治乳母,既病多则审治婴儿,亦必兼治其母为善。(《保婴撮要·卷一》)

『注释』①药饵:指内服药物。②欤(yú余):古汉语语尾词,相当于“吗”字。

『原文』初诞之儿,未可轻药。盖无情草木,气味不纯,原非娇嫩者所宜。(《幼幼集成·卷一》)

附子蜈蚣、去蝎诸要有毒之药,不可浪用①。药不投症,害儿不浅……不得已而用之,亦当斟酌,中病则已。如金石之药,取以镇惊安神,多服令儿痴呆。麝香冰片,用以通窍,多服返泄真元②。巴豆有定祸乱而致太平之功,非制得法,反受其寒矣……凡用毒剂,以甘草煎引,佐③之则善矣。(《婴童类萃·卷上》)

『注释』①浪用:浪即放纵。意为乱用、滥用。②返泄真元:返是反的通假字。真元,即真气、元气。它禀受于先天荣养而滋生,为生化动力的泉源。

③佐:一剂药中起辅助作用的叫佐药。

『原文』无病之时,不可服药。一旦有病,必请专门之良,老诚忠厚者;浮诞①之粗工,勿信也。(《幼科发挥的·卷四》

|<< << < 1 2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中医育儿之调温

下一篇:新生儿硬肿症外敷三法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